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 [云翼收藏网]
云翼收藏网
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
您现在的位置: 云翼收藏网 >> 钱币 >> 收藏品钱币 >> 古钱收藏指南
首页您现在的位置: 云翼收藏网 >> 钱币 >> 收藏品钱币 >> 古钱收藏指南

古钱收藏指南

作者:佚名      收藏品钱币编辑:admin     

一、古钱的分类

    我国钱币有数千年的流通历史,数量之大、种类之多,都是相当可观的,写一本专著恐怕也难以尽述;同样,对纵跨数千年的钱币要进行详细分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我们只能从几个方面对它作一个大致的分类。因本文在前一部分叙述货币源流时已涉及到了不同时期的货币,在以下的分类中一般就不再举例了。

    从币材角度分,我国货币中有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铅、锡等。当然也应包括先秦曾使用过的石贝、海贝、骨贝、珠、玉、龟壳等和宋以后曾使用过的纸币。

    从币形角度分,有刀削状,主要指齐、燕刀化;农铲状,主要指周和三晋布钱;壁环状,主要指秦代圜钱;贝状,指楚的蚁鼻钱;版状,指楚的“郢爱”;饼状,指楚的“陈爱”。从秦行半两钱到清末,这两干多年间所用的铸币基本上是形圆孔方,到清末时又出现了机制铜元,圆形钱币中间的方孔消失了。

    从文字书法的角度分,我国古代钱币有辽、汉、西夏、满、蒙、回纥、吐蕃、突厥、女真等我国境内诸民族的文字。其中历代钱币中的汉字包括真、草、行、隶、篆各种书体,还有不少钱文出自著名书法家的手笔,如欧阳询的八分书(开元通宝),宋徽宗的瘦金体(大观通宝、崇宁通宝),党怀英的玉箸篆(泰和重宝),等等。

    从用途上分,钱币除了用于贸易往来以外,往往还有其他用途,主要有佩钱、厌胜钱、洗儿钱、撒帐钱、宫钱、供养钱等等。厌胜钱具有避凶趋吉的含义,相当于一种护身符,又称压胜钱。佩钱作佩戴之用,一般有各种花纹、吉语、人名、官名等。洗儿钱是用于祝贺人生育子女时的赠钱。撒帐钱是在婚礼上分发的赏钱。宫钱是皇宫内每逢节日庆典时用作装饰、赏赐用的特制钱。供养钱是指寺观内用作供品的钱币,一般藏于佛像腹中或悬于佛龛之旁。

二、古钱的鉴定

    古钱鉴定指用科学方法来辨别历代钱币的真伪,分析、确定历代钱币的铸作时代、流通区域、币值、版别、特征、形制和冶炼成分等。这里我们只介绍一些无需精密仪器、主要凭经验、凭人的感官来鉴定古钱的方法。这些方法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古钱的,它们适用于一般古钱的鉴定。事实上,由于篇幅有限,我们不能对千万种古钱一一提供鉴定的具体步骤与方法。

    鉴别古钱首先要把握古钱的时代特征和个体差异。古钱的时代特征与个体差异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,即币材、币形、币文等。一般地说,我们鉴定的对象以铜质钱币为主。铜有青铜、黄铜、白铜、红铜等。铜色与铸造工艺一般随时间、地点、条件的不同而不同,对于先秦刀、布币的鉴定一般从币体薄厚、浇口的位置入手。大多数刀、布币的币体极薄,刀币的浇口在环上,布币的浇口在首端,刀、布的浇口及边缘常保留有浇铸时挤出范外的凸体,因未经挫磨而保持自然状态。有些伪造品的边缘被挫得非常光滑,一看便知是假。另外,大部分刀、布币的币文是用刀刻在泥模上铸成的,笔划一般都是一刀刻成,不加修饰,有的甚至能看出入刀与收刀的形迹,而伪造品上的文字一般都刻意模仿,经过反复描画,笔划生硬,线条也较粗。有些出土的刀、布币氧化程度严重,币体上的文字极其模糊。如果发现有刀、布币文字笔划呆滞而隆起特别清晰的,十有八九都是伪品。战国时期,刀、布币中也有笔划比较浑圆的,可能不是刀刻的,如安邑一釿、二氵差、氵差阴、益昌布。

    汉武帝时的三铢钱存世很少,伪造者一般都是用五铢钱改刻,但三铢比普通五铢轻小,“铢”字写法与五铢钱上的有明显不同。改刻是作伪者的惯用手段。但一般伪品上的文字缺乏生气,如果注意察看,不难识别。用改刻这种作伪手段制作的假钱有很多,大都是珍稀钱币的翻版,如王莽时的六泉十布,魏晋南北朝时的丰货、永光、氵京造新良,唐代的永字开元,元末农民起义军的天启、龙凤钱等等,都是伪造者刻意模仿的对象。我们不妨再举一些例子。“齐法化”三字刀出土较多,伪造者就找那些币体较厚,氧化严重的齐法化,保留其首尾二字,中间刻上“造邦长法”四字,这样就成了一把珍贵的六字刀了,也有六个字都是刻上去的。还有的将半两改刻成“两两”及“半半”,将大唐通宝改刻成大齐通宝;将天汉元宝改刻成天成元宝;将嘉祐元宝改刻成皇祐元宝;将景德元宝改刻成景福元宝,如此等等。

    另一种改刻是将文字铲去,如将太平天国小平背圣宝小钱的“天国”二字铲掉,就成了出谱的横读“太平”背“圣宝”了。将当十大中、洪武通宝普通版的背文铲去,就成了光背等。

    还有一种别出心裁的伪品是利用古铜镜刻成的。如开元铜镜,只要在中央穿上一个方孔,就成了光背的开元通宝大钱了。

    另一种伪造者将普通古钱的面文全部铲去,然后在钱面上浇熔铅锡,或堆和一些和胶的颜料、灰漆,待干硬后刻成其他文字。

    以上所说的都是改刻作伪法,还有一种作伪方法是取真钞翻砂。用这种方法所制的赝品非常逼真,只有在锈色、包浆上露有马脚,鉴定时一定要注意这两方面。另外,从大体上讲,古代铸铁工艺除个别时期外都较讲究,故铜钱质地细密,光洁度高,表面有自然磨损的痕迹。伪造者的翻铸工艺一般都很差,因此铜质疏松,表面多砂眼、气孔,即使经过打磨,也不如自然磨损那样温润、光亮。

    翻砂造伪与古代铸钱时的工艺过程不尽相同。古代铸钱时只将砂箱翻身,不需要将母钱一一拿出,因此砂模受力均匀,钱币的厚薄也大体相同。伪造时,真钱被用作模,取钱时砂范受力不匀,往往会造成轻度变形,所铸伪钱在厚度上也有出入。

    伪钱铸成后的打磨方法也存在问题。古代铸钱时一般都是大批生产,浇铸成的毛胚用方形棒穿在一起加以固定,然后装在转轮轴上在转动中用挫刀挫边,因此锉痕绕线而转,深而有力,且与钱边平行。伪造者打磨时,一手拿钱,一手拿锉,锉痕细弱凌乱,有时与钱边呈垂直或交错状态。

    有些古钱出炉后不久就被埋入土中,若干年后出土时它们仍旧轮廓峻深,文字清晰,有的甚至还能看清币体上的原始锉痕。如果古钱流通过久,轮廓就失去了棱角,文字也有不同情况的磨损,锉痕当然也消失了。如发现文字平夷而钱体上有新锉痕的古钱,应仔细察看研究,这或许是伪造者取文字较平夷的真钱作模翻铸成的。

    流传至今的古钱由于曾长期穿在绳索上,钱的穿孔经自然磨损便光滑无棱。翻铸的伪钱的穿孔一般都经过人工刻意打磨,这样,伪品由于人工打磨时轻重不好掌握,致使穿孔内磨损程度不匀,严重的还伤及内廓。

    有的伪钱铸成后未经打磨,钱体的侧面往往留有不规则凸起,这是由于翻砂技术不精,铜汁从砂模合缝处溢出造成的。还有的伪钱再翻铸欠当,致使外轮内边不圆,中孔不方,外轮不圆及中孔不方还容易锉磨,内边不圆就只能用刀去修,这样往往会刻伤边缘,因而,遇到轮廓方圆不规则,或有刮削痕迹的古钱时,更要加倍留心,以防上当受骗。

    伪造的第三种方法是嵌补,多见于合背钱(即两面都是钱文的),、伪造时先将一枚古钱的背面内部铲去,磨薄钱肉,再选另一枚同样大小的古钱,去其外轮,将背面磨平磨薄,但保留面文,然后嵌进第一枚古钱的背面,用胶粘牢,周围缝隙用松香或油漆填实。这样做成的伪钱,无论是文字、形制,还是锈色、包浆都无懈可击,大有以假乱真之势,但只要将这种伪钱在桌面上轻轻摔打就会听出哑声,因为两枚铜钱嵌得再紧密也难以将它们合为一体。这种哑声正是破裂金属的声音。

    另有一种煞费心机的嵌补术。如北宋的圣宋通宝小平钱在古币市场上价格昂贵,伪造者就将较多见的圣宋元宝的“元”字刮去,然后在别的铜钱上取下一个字体相近的“通”字,并将它粘在“元”字的位置上,于是就制成了一枚“圣宋通宝”。还有将“庆元通宝”的“通”字剜去再嵌入“洪武通宝”中的“武”字,于是就制成了“庆武通宝”。这类伪品粗看似真,因为都是由旧的真钱拼凑成的,在文字、形制上都较逼真,应该细心察看钱文中关键的字是否有嵌补的痕迹,也可以在桌面上轻轻摔打听听是否有破裂声。

    以上从古钱的特征及伪品的制作的角度论述了古钱的鉴定,下边再谈谈鉴定古钱的另一个重要环节--辨锈。

    久埋地下的铜钱的表面一般都有锈迹。铜锈一般都呈绿色。由于古钱入土时间,所埋地的地理位置、气候环境以及古钱本身成分不同,氧化程度也就不相同。入土年代越久,锈迹堆积越厚,颜色也愈深,有的绿锈呈晶体状板结于钱币表面,且非常坚硬,不易擦掉,这种称作“硬绿”。古钱出土地土壤也直接影响到古钱氧化程度,埋于酸性土壤中的古钱氧化程度要严重一些。北方雨水较少,铜锈一般坚硬且板结成块。南方多雨潮湿、氧化层松软,锈色多呈蓝、绿状。地气燥热处出土的铜钱的锈色红、绿交杂,称为“红绿锈”。此外还有带黑色或灰白色的锈。上述这些铜锈的种类是与各自的具体条件分不开的。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,铜钱的构成成分不同也直接影响到氧化程度。铜钱中掺杂铅、铁较多的入土不久就会严重氧化,含锡、镍较多的则不易生锈,如一些古时代的白铜钱至今仍光洁如初。

    下面让我们看看伪造铜钱者伪造铜锈的几种方法,这也许会对我们辨别古钱的真伪有较大帮助。

    1.将伪钱浸入硫酸中,短时期就能生锈,但铜钱容易被硫酸严重腐蚀,表面会出现一个个小坑,象麻子脸一样。

    2.用漆、颜料或用松香与颜料混合后涂在伪钱上作为假锈。

    3.将制成的伪钱埋入土中任其自然生锈。这种办法用时很长,但却可以得到真的铜锈,但氧化面一般较浅,铜锈容易脱落。

    4.将其他铜器上的铜锈取来粘在伪钱上搞偷梁换柱。

    5.将伪钱浸入醋中,再倒入若干硫酸铜,这种锈呈鲜明的结晶状绿色,也容易分辨。

    6.用从铜器上挫下来的极细的铜屑与硝酸、颜料和在一起,涂在伪钱上。这样做成的铜锈倒是比较牢固,但神采与真的铜锈相去很远。

    一般地说,伪造的铜锈质松浮浅容易脱落,真的铜锈深入铜的内层,不易剔除。伪造的硬绿更容易剥落,如果一枚古钱上应是硬绿的地方却现出了铜色,就可证明这是伪品。

    另外,伪锈经不起水煮,放在沸水中稍煮片刻,或用碱水洗刷,伪品就会原形毕露。

    鉴定古钱单凭熟知以上几种方法还远远不够,还应该掌握一些与钱币相关的知识。

    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,对钱币鉴定相当重要。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各种货币的产生、发展(即一面为同治,一面为祺祥),这实际上也是后人伪造的。因为祺样是西太后的政敌载垣、肃顺等拥立的年号,所以西太后所铸的同治重宝的背面不可能出现祺祥的字样。

    鉴定钱币还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,包括钱币学、货币史、金石学、考古学以及文物方面的基本知识。其中钱币学是鉴定钱币的基础,钱币学中对各个时代钱币的版别、形制、质地等特征都有较详细的论述,这自然对鉴定古钱具有重大意义。如南宋末年的景定元宝、咸淳元宝只有宋体小平及折二数种版别,假如发现重宝、通宝或篆、隶、草、行等书体的这种钱币,基本上可以说是伪品。

    鉴定古钱还应具备古汉语基础,这是阅读古代文献资料和考古文物成果所需的基本功。以前刊印的二十四史、十通、各朝会要、会典、实录、太平御览等都是没有标点的文言文,不懂古汉语的人是无法使用这些文献的。

    最后,鉴定钱币还应有一定的书法修养。书画鉴定专家能以书法的时代风格来辨别真伪,鉴定古钱币也是同样道理,因为钱文也代表了一代书风。如瘦金体的钱文不会出现在宋徽宗之前,另外各个不同时期的钱文风格也各有不同。一般地说,伪钱的文字不如真钱的流畅。真钱的文字也有较生硬的,如通行泉货、永隆通宝等。有趣的是,伪造的这类古钱上的文字却常比真钱上的文字更为端正、好看。有书法修养的人,容易识别钱文的书体是否与所在时代相符,擅长分清书体的生拙与圆熟、自然与模仿,也能一下就看出钱文是一笔所书还是拼凑而成的。

三、古钱的保养与存放

    1.古钱的保养

    说说金属铸币的除锈 青铜古钱上的锈色一般应尽量保持原状,因其大多为无害锈。但有时遇到古钱锈结成块而无法辨认币文时或存在有害锈迹时,就需要除去锈迹。

    一般土锈都是土和钙镁盐的混合物或土和铜锈的混合物。处理前先用柔软的毛刷蘸水轻轻刷去古钱上的泥土,然后将它浸入冰醋酸稀释液中(冰醋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化学溶剂,原用于摄影暗房)。一小时后,用小木棍轻触块状古钱,直至散开为止。然后戴上橡皮手套,一手持一枚古钱,一手轻轻用毛刷擦洗。一般无背文和记号的古钱可不必擦去背面的铜锈,以保持出土古钱的部分特征。除锈后放在清水中冲洗掉冰醋酸溶液,用柔软的毛巾或布片吸干水分,最后平摊在干净纸上晾干即可。

    在缺乏条件时也可用醋浸泡除锈。这种除锈法大约需一昼夜才能勉强溶开铜锈,效率极差。

    对于浸泡法无能为力的粉状锈,可用油泥圈围除锈部位,用滴管滴入浓醋酸使锈分解,再用针尖轻轻剔锈,用水刷洗后,再用氢氧化氨进行中和。

    胎发锈,是从古钱内向外腐蚀的锈层,这种情况下钱身变厚,大多采用封闭保存,不再除锈。

    鎏金银钱,一般不用除锈,少数情况下确实需要除锈时,可用15%的冰醋酸溶液或者10%的硫酸溶液浸泡。如在鎏金银钱上发现有胎发锈,可用毛笔蘸5%的三甲树脂涂抹二、三层,这样会起封闭作用。

    除铁锈的方法有许多种。锈蚀较轻的,可适当加热,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铁锈剥落。冰醋酸浸泡法和加热法对严重锈蚀的铁钱不能采用。需要特殊除锈的个别铁钱,可采用锌与苛性钠的电化还原法、苛性钠液电解法。对较名贵的铁钱则可采用氢气炉还原法。

    2.古钱的存放

    金属币的珍稀品,过去常用象牙盒、骨盒盛放装饰。按照目前条件,可放入有机玻璃圆盒,内充氮气存放。

    金银币可放入包装盒中,有条件可置于保险柜。

    普通金属币按时代、版别配套,顺序放入盒中。木盒长60厘米,高8厘米,宽40厘米,盒内底面钉一层薄泡沫塑料。古钱钱背朝上,一来保护钱文,二来便于查看登记号。古钱周围用几根大头针固定。也有在硬纸板上沿古钱周围钻小孔,用线绕住固定的。还有将三层硬纸板胶合,最上面一层按古钱大小刻成圆孔,放入古钱后,蒙上一层塑料薄膜。

    如果收藏的古钱币比较多,还可对它们造册登记,以便于保存和查阅。登记的内容包括登记号、古钱名称、重量、质地、钱径或尺寸、等级、来源、现状、有无著录,再附上照片、拓片。

关于我们 | 交易所开户入口  |   客户端下载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云翼收藏网(www.32196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