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 [云翼收藏网]
云翼收藏网
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
您现在的位置: 云翼收藏网 >> 钱币 >> 人民币 >> 人民币投资 >> 发行量不等于存世量 冠号少不等于货源少
首页您现在的位置: 云翼收藏网 >> 钱币 >> 人民币 >> 人民币投资 >> 发行量不等于存世量 冠号少不等于货源少

发行量不等于存世量 冠号少不等于货源少

作者:佚名      人民币投资编辑:admin     

 冠号

    流通纸币不同于纪念钞,它们的功用不同。前者用于流通,后者用于收藏,所以,流通纸币的发行量,一定远远少于存世量,而纪念钞,发行量几乎等于存世量。

    流通纸币的发行量可以通过冠号多少进行判别,冠号多,发行量一定大(二冠需与二冠比,三冠需和三冠比),这一点勿庸置疑;但据此判断某一品种的存世量,则有很大的误差。

    那么,流通纸币的存世量由什么来决定?

    论坛上已有朋友给出结论:第一、人们的有意收藏。件、包、条、捆都是有意收藏的结果,这些大宗货源绝不是在流通中无意留存的。第二、人们的无意收藏,也即老百姓忘记花掉而留在手中的。很显然,对存世量多少起决定作用的,不是百姓的无意收藏,而是收藏投资者的有意收藏。

    一、二版币流通的时代,人们的收藏意识不强(主要是没有能力收藏),因此,有意收藏的件、包、条、捆很少,我们经常见到的都是一些散张的。但同样是二版,水坝五角的存世量却比其它券别大得多,捆的很常见。为什么水坝的存世量在二版中最大?了解清楚个中原因,我们就会明白,人们的有意收藏,对存世量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。

    三版从1962年陆续发行,共分七种面值,其中五角纺织面市最晚,是1974年。在此期间,二版的其它券别已经退出流通,唯有水坝五角仍在印制并与三版混合流通,担当三版五角的角色。在纸币收藏悄然兴趣的上世纪90年,银行里仍有少量水坝的库存,这也是二版币只有水坝存世量较大的原因。1999年二版水坝正式退出流通,与三版全部退出流通只早了一年。水坝的存市量之所以远远大于它的弟弟“火车头二角”和 “拖拉机黄一角”,正是缘于1997年邮币卡大行情时人们的有意收藏,很多人从银行拿出了大量的捆货、刀货。

    再举一个三版币的例子。荧光大团结冠号(含补号)一共不足十个,背水冠号一共十六个,平水是三十多个。但从交易量来看,荧光大团结的存世量远远大于背水和平水。为什么会出现发行量与存世量的背离?借用很多资深泉友的分析结论是:受二版大黑拾光环的笼罩,三版十元被有意收藏得多了一些。

    四版币面市不久,纸币收藏的热度就已经上来了,因此,四版才会出现大量因有意收藏留下来的件、包、条和捆。在这种情况下,再用冠号多少来判断存市量多少,就会出现很多失误。

    对于流通纸币而言,“发行量大,存世量一定大”的判断是错误的。因为好多事实已经颠覆这一“冠号说”——即,以冠号的多少来判断纸币存量多少。

    对于流通纸币而言,“发行量大,存世量一定大”的判断是错误的。因为好多事实已经颠覆这一“冠号说”——即,以冠号的多少来判断纸币存量多少。

    有人会问:发行了那么多纸币,难道会从人间蒸发?

   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首先要清楚——流通纸币的社会功能,它是用于流通消耗?还是收藏鉴赏?这是一人非常简单的问题,似乎不需要回答,但现在看来,不说,有些朋友真的“不明白”。

   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任何一套人民币,功用只有一个,即作为一般等价物,来完成支付与结算。发行冠号量越大的,说明此券种在流通中所起的作用越大,消耗量自然也会越大。

    流通纸币印制出来之后,当然不会无缘无故从人间蒸发,但却会因为流通消耗、消毁而永远离开这个世界。如果没有这种消耗与消毁,我相信,哪怕只有一个冠号的纸币留存于世,也是一个惊人的存世量。

    离开冠号,用什么来估算纸币的存世量?

    个人认为,冠号多少是衡量纸币存世量的要素之一,但不是最重要的要素。这个不再仔细说明了,因为有很多例证说明:有些冠号多的纸币,存量小于冠号少的纸币。所以,评价存世量的多少,更重要的是要看市场货源的多少,而且考察的周期要长一些,特别是民间有意收藏的主观意识增强之后,更不能武断下任何结论。

    以冠号量推论纸币存世量,不但很容易误导他人,而且会让自己对纸币的解读产生美丽的误会。

    存世量=发行量-回收销毁量(不考虑火灾烧毁等其他基本不影响存世量的毁损),发行量和回收销毁量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管理部门是有数据统计的,所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发行部门是基本掌握一个币种的存世量的,不清楚的只是每个币种各种品相的存世量。发行量只是影响存世量的一个因素,存世量是发行量和回收销毁量共同决定的!发行量是确定的,而回收销毁量却受多种因素影响,其中主要是受流通需求量的影响,如流通需求大,破损就多,销毁自然就多;其次是人们的收藏意识,收藏意识强,全新券就藏的多,而这部份量人民银行是无法拿去销毁的;第三是金融机构(有库房的人行和商业银行)全新券的库存,这部分一般都不会销毁,商业银行的库存属于流通中货币,如果某品种增值了,人民银行是无法控制的,商业银行可是随时从库房里换出。人行的库存属于发行基金,如果宣布只收不付了,除非违规操作,否则这部分库存是无法流向市场的,最终必然要上缴或就地(省会中支一级人行)销毁;第四是人们无意留存的,这部分人民银行也是无法拿去销毁的。

#e#

   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:存世量的多少与市场价格是否真的有关系?

    有朋友举例说:名家的字画(艺术价值高)有些虽然存世量很大,但市场价格仍然很高;而另一些没有名气的书画家,虽然作品很少,仍难卖上好价钱。这么一说,我们似乎感觉到,量大量小,真的与市场价格关系不大。是呀,我家小孩只在幼儿园时画过一些涂鸦的水彩画,近年来因为不断搬家,只留下了一幅“向日葵”。在绘画方面,这孩子的悟性不高,估计以后再不会有“大作” 问世。因此,这幅“向日葵”可能会成为存世的“孤品”。虽然是“孤品”,但我感觉,其收藏价值对父母以外的人来说,仍一文不值。

    钱币的市场价值是不是也遵循这个规律?

    我个人感觉:如果以此做为钱币价值的判断标准,很容易让我们走入误区。字画——属于艺术品,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标准只有一个:即艺术价值的高低。且所有的字画等艺术品,对于单一作品而言,存世量都是一件,都是孤品。即使是同一个画家或书法家,也不可以创作中完全相同的两件作品出来;即使是同一个画家或书法家,其不同的作品,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也不完全相同。

    从历史沿革,到未来发展,钱币的收藏价值只与存世量有关。

    艺术性并不能决定钱币收藏价值。牧马并不比车工的艺术价值高,与炼钢更不能比,但前者的收藏价值与市场价格就是比后者高。在二版中,大黑拾的长相绝对排不上前五名;背水,难道比枣红更漂亮?8050没有女神漂亮。

    历史代表性也不能决定钱币的收藏价值。纸币的收藏历史很短,我们可以了解一下古币的情况。有一款古钱叫“大齐通宝”,南唐时期所铸,是古币50珍之一,据说存世只有一枚,为清末南京某收藏大家所有。其实这枚币并不完整,缺了一个角,名为“缺角大齐”。按说,此币,是南唐小王朝所铸,历史代表性不高;品相残缺,少了一个角。但其收藏价值却是绝无仅有。此币主人因洪秀全攻陷南京而投江自尽,其后有人怀疑此币还留在世上,应该被深埋在房屋附近,于是很多钱币爱好者争购其祖屋,掘地三尺,只为找到这枚古币。是什么决定了这枚“大齐通宝”的收藏价值?答案只有一个:存世量。

    如果从历史代表性为说,秦始皇发行的“秦半两”是最好的,它是中国货币形制统一之后发行的第一枚币,但此币价值就是不高,原因是出土量太大,前些年曾按公斤为单位进行交易。如果从艺术性来说,宋朝的崇宁通宝也不错,其钱币上的文字为皇帝御书,这种“瘦金体”在书法界别具一格,为皇帝大人所独创。但现在的市价还是不高,几十元钱一枚。其原因也只有一个:存世量太大。

    从阶段性上看,收藏价值与市场价格有时是背离的。那么决定某阶段市场价格的因素是什么?个人认为有这么几点:

    第一,收藏需求。收藏价值决定收藏需求,收藏需求决定市场价格。对于珍品币,收藏需求是决定其市场价格的最重要因素。一、二、三、四版的龙头品种,都是在收藏需求的推动之下凸显出了超凡俗的市场价格。

    第二,礼品需求,也即配册需求。在这种需求推动之下,容易发现“短板”品种,推动其成为配册“小龙头”,并实现“小龙头”价格的不断抬升。三版车工,就是在十余年配册需求的推动之下,市场价格一路上行的。

    第三,投资需求。投资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需求,对于量大的品种而言,投资需求是推动某品种价格不断升高的动力。但投资需求,是一种不稳定需求,在赚钱效应失去之后,市场价格就会产生比较大的波动。比如,8002,市价4角的时候,比市价4元时的投资需求大。因为市价4角,可以看到4元;但从4元,很难看到40元。

    从操作层面来看,结合不同的需求征,应该关注以下三方面问题;

    第一:要关注大众的投资需求,把握好脉动可能会赚到大钱,但关注得晚了,投资潜力就会变小,而风险就会陡然增加。

    第二:要关注礼品需求。小全套中的各主流品种都可以长期关注。

    第三:要关注收藏需求。凡精品都可以长期关注,这种东西不怕价格高,就怕价不高。

    存世量 = 发行量—回笼销毁量

    在这个方程中,发行量是已知的,回笼销毁量是未知量,所以无法得出一个品种的存世量。但从概率学来说,发行量越大的品种,其存世量大的概率要高于发行量少的。

关于我们 | 交易所开户入口  |   客户端下载 | 加入收藏

Copyright © 2016-2024 云翼收藏网(www.32196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