添加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 [云翼收藏网]
网站首页开户交易所行情邮票钱币收藏品收藏市场交易软件下载
您现在的位置: 云翼收藏网 >> 交易所行情 >> 华夏文交所 >> 新闻 >> 行业资讯 >> 文化产业如何融入经济大循环?
首页您现在的位置: 云翼收藏网 >> 交易所行情 >> 华夏文交所 >> 新闻 >> 行业资讯 >> 文化产业如何融入经济大循环?

文化产业如何融入经济大循环?

作者:佚名      行业资讯编辑:admin     

QQ图片20151210084246.png

  五中全会再次明确“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”,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。“十二五”初期,研究 文化产业的经济学者普遍有这样的趋势判断: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型、由产业内小循环向经济大循环转变。必须说这五年已经有很大的进步,但是个人认为这两 个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,包括认识上的问题。这两个方面集中于一个范畴: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体系的关系。

  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,文化产业正在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,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和产业的合力推动。总体上说,“十二五”期间文化产业发展也是非常好的,这种判断基于两个方面:

  最直观的指标是文化产业增加值。这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依旧很快,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.4万亿,占到GDP的3.77%,2015年应该可以到2.7万亿,即便去除统计上的一些偏差,五年也应该翻了一番,而GDP要十年才翻一番。另外,我们的文化产业起步晚,基础薄弱,十几年前起步的基础和欧美20世纪50年代差不多,能够用很短的时间发展到这种水平已经很不易。

  业界总体看好文化产业发展,包括对“十三五”期间的文化发展寄予厚望。但本着“问题导向”的原则,我们还是要提醒自己,我们依然面临很多困难,总体上文化产业依然存在基础上的三个“薄弱”:

   第一,要素基础依旧薄弱。主要体现在供给侧的资本、技术、人力等基本要素供给仍然乏力。供给侧的薄弱继续抑制着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,虽然以往国家通过 一系列政策引导和诱发了很多要素的投入,但还远远不够。单从资本上看,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观望的多,实际行动的少。例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,2014年披露 金额的40只基金的总规模约1200亿元,这本来与其产业相比并不算很大的规模,但是真正投资的项目少,有的投资基金成立以来甚至从未投过任何一个项目。

   第二,机制基础依旧薄弱。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,出台各类文化产业促进政策,已经取得明显成效。但是,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和体系建设还只是雏形,这 种机制性制约在文化产业基层体现的很明显,表现为文化资源无法充分进入市场、创作到生产环节不通畅、产业人才匮乏等等。所以总体上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足够 好的制度环境,这可能是未来政府工作的重点。

  第三,消费基础依旧薄弱。几部票房超过十亿的电影往往使我们有一种错觉:只要有好产品就一 定有市场,但是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应能够消化和容纳大部分各个类型、各种层面的文化产品。我国文化产业的消费现状是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带来的文化消费畸形。 业界认为随着收入增长,比如人均国民收入超过6000美元,文化消费增长可能是爆发式的,但是我们目前的消费现状并非如此。我国民众的文化消费结构、消费 习惯、消费意愿等还不足以支撑一个良好的文化消费市场,这主要根源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够。

  这三个方面的“薄弱”不仅制约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,也制约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,制约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体系。所以,总体上,文化产业发展虽然良好,但依然还在产业内小循环,而孤悬于经济大循环体系之外。

  从更广的视域上,要素基础、机制基础、消费基础的薄弱都表现为供给的薄弱,也体现为产业驱动力的薄弱。驱动力问题,是我们认识文化产业新常态的出发点。

  需要说明的是,经济新常态是宏观经济描述,经济新常态不一定是某个特定产业的新常态。从国家经济总体上,应该说文化产业发展是经济新常态的积极力量,这是由文化产业的特性决定的。如果说文化产业也有新常态的问题,首先要说产业驱动力问题。

  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,从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型,是文化产业的基本趋势。但是,这其中也有一些认识上的问题,那就是:文化产业创新驱动的前提条件是否相对完备。

   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、从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型的前提是:单纯的规模增长成为产业发展的负累而不是积极面。所以从国家经济的总体上,创新驱动发展 成为国家战略。这种表述看起来也适用于每个产业。在文化产业必说创新驱动,当然没有错,也很时髦,但是落实到实践中未必符合实际。


Copyright © 2016-2021 云翼收藏网(www.32196.com) All Rights Reserved